4IM电竞2岁赚到180亿还嫌不够他让这个行业发展提前了15年却沦落到一无所有……
栏目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23-02-08 22:22:55

  他只用5年时间,就让公司成为全球光伏企业前三强,并让自己成为身价186亿的中国首富。然而7年后,千亿财富莫名其妙烟消云散,他就是无锡尚德的掌门人施正荣。

  在江苏扬中,“施”是大姓,光清朝就出了好几个进士。不过,自打民国以后,家道就没落了。所以,当1963年2月,施家“正”字辈又添一男丁时,爷爷当即取名施正荣,“希望振兴家业,永耀祖宗。”

  要说施正荣还真对得起爷爷,他小学连跳两级,初中一路*,16岁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,25岁从中科院上海光学机械所硕士毕业,并获得公派留学的资格。

  1988年5月,施正荣兴冲冲奔赴澳洲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博士。可直到下飞机,他才知道,物理系科研项目不足,“没能力再接受新成员。”

  电子系呢?也是人满为患。施正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见教研室就进,遇到实验室就打听。

  下午5点,在最后一家实验室,回答依旧是,“这里不需要招人。”此刻,他已顾不得小脸憋得通红,马上脱口而出,“我就是来学习的,没工资也不要紧。”

  也不知道是最后那句话说到点子上,还是跟面试考官对上了脾气,反正施正荣奇迹般留了下来。

  等走进实验室,他立马欢呼起来,原来该实验室的主任叫马丁•格林,号称“太阳能之父”,1974年*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,把多晶硅的转化效能从5%大幅提高到了11%。

  要说爷爷起名确实有水平,自从施正荣加入实验室以后,导师的成果如日总天,一举将多晶硅的转换率从11%大幅提高到20%。

  施正荣也是硕果累累,他凭借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,在*EI期刊上连发10篇论文,并于1992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。

  “配合太默契了!”所以,当1995年,马丁•格林创建太平洋太阳能公司时,直接带上了施正荣,“老师是董事长,学生是执行董事。”

  此后5年,施正荣潜心做实验,搞研究,科研水平急速提升,一举搞出12项专利,“每年2—3项,光卖专利就积累了200多万美元。”

  不过,澳大利亚国土面积仅比我国少200万平方公里,人口却只有2400万,属于典型的人少资源多的国家。当地的水能、风能足够用了,光伏发电由于成本高,一直只是停留在试验阶段,并没有几个公司感兴趣。

  所以,当2000年4月,听说我国政府将对光伏发电实行大幅财政补贴时,施正荣立马携妻拖子回了国。

  不过,当时的光伏发电,还只是政府高层在张罗,下面的地市领导根本搞不清楚怎么回事。所以,施正荣拜访了深圳、杭州、大连等10多个城市,很多领导直摇头。

 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当年8月。当时,施正荣受邀到江苏无锡做一场有关太阳能的报告,没有想到无锡领导识货,十多个常委听得热血沸腾,原定半个小时的讲座最后搞了3个小时。

  “我们就希望你这样的科学家过来投资,当老板。”时任市委书记,力邀施正荣加盟无锡高新技术园区。

  有了市委、市政府的支持,地皮、车间等当然就不是事。不到2个月,施正荣的摊子就了支起来,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设备的采购上。

  刚开始,以为自己的那200多万美元就够了,谁知道国内太阳能电池的原料全都要依赖进口,光买原材料就花了个七七八八,可光伏电池的生产线连个影子都没有见到。

  刚好赶上日本有家同行在股票市场栽了跟头,面临破产,施正荣马上跟对方联系,结果价值1800万的设备,只花了800万就买到手。

  9个月后,尚德只差最后一条生产管道的清洗就可以竣工。当时的工程款是10万,可是,尚德公司账面的全部资金加起来也只有6万。

  2002年6月,晚8点,施正荣接到一位员工的来电,“不好了,人家开车过来了,要把我们的管道拉走抵债。”没了管道,有再多的设备也白搭啊!

  最后好说歹说,给了5万,总算过了关,“剩下的5万,年底必须一次性还清。”

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施正荣从澳大利亚请回的两个帮手一看,公司那点现金发一个月工资都困难,第二天一大早就递交了辞呈。

  关键时候,无锡市政府伸出援手。无锡创业投资、无锡市国联信托等8家企业火速筹集了600万美元。

  当然,随后的太阳能IM电竞电池产能设计等等都不是事,施正荣的12项专利不是白给的。

  果然,大腕就是大腕,一出手就设计出10兆瓦的产能,“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电池产量的总和”,“一下子把国内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十五年。”

  可国内光伏产业刚刚起步,需求量特小,施正荣到全国30多个城市转悠了好多圈,也没有找到一个靠谱的买家。

  “国内不行,那就去国外看看。”一去欧洲不得了,他发现德国2001年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量就为86.38兆瓦,较前一年增加42%。

  “欧美国家的光伏产业大有前途!”他就此决定扎根欧洲。此后的半年中,施正荣一直在欧洲参加各种展会。

  在德国柏林的光伏展会上,无锡尚德是*的亚洲公司IM电竞,很多欧洲人觉得奇怪,“什么时候亚洲也能做光伏产业了?”

  等他们详细了无锡尚德的产品,了解施正荣的履历,立马把施正荣团团围住。那几天,他签合同签到要吐。

  而这正是施正荣的强项。当年,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讨论,如何把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转换率提高的。

  再说说这成本,施正荣的设备都是二手货,“同样的原料,尚德的运营成本低了一半,”再说国内劳动力,也比外国的低2到3倍。

  正是凭借高转换率、低成本两手绝招,施正荣才敢于在价格上做文章,打出远低于同行业8%的超低价。

  当然,没有人会跟钱过不去。所以,2003年,施正荣搞定了来自欧洲光伏行业的全部订单。

  此时,施振荣做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,“再增加一条生产线!”要知道,尚德还未投产,账面的钱已经所剩无几,员工已经2个月没发工资。

  好在有国有背景的股东和当地政府出面担保,最后,银行乖乖给施正荣贷了1个多亿的款。

  接下来更是好事连连。2003年12月,德国和美国相继通过《新能源法》,办法规定以每度电0.5欧元收购太阳能发出的电,这就意味着欧美全面支持光伏产业。

  国内也是出现井喷。不过,就在其他小厂被突如其来的订单搞得手忙脚乱时,施振荣的两条生产线年,无锡尚德一举实现盈利92.5万美元。

  此时的光伏市场,时间就是金钱。2004年,施正荣闷头在实验室搞研究,将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提高再提高,从15兆瓦,到50兆瓦,再到540兆瓦。

  从而,无锡尚德一举成为世界上*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,销售收入更是突破100亿美元。

  2005年12月14日,施正荣在纽约交易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,他以186亿的身价,成为2006年中国首富,无锡尚德更被称为“光伏界的微软!”

  那一刻施正荣踌躇满志,他不断挥手,兴奋地表示,“从IM电竞今以后再也不去挣一分钱,只花钱。”

  果线年,无锡尚德的销售额从2亿美元增加到13.48亿美元,利润从3千多万美元直线亿美元。

  施正荣也确实把钱花到了应该花的地方,他每年至少拿出3%的销售额投入到技术研发,并为北京鸟巢、世博会中国馆等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绿色电力。

  施正荣还关注高海拔地区的能源利用,为世界最高海拔的小学、中学、村庄以及哨所捐赠了独立光伏系统,使那里的居民过上光明生活。

  不过,施正荣不知道的是,他正因为他的意外走红,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投资者、企业家,投身到光伏产业当中。

  对于这种“科学家+地方政府+海外资本”的模式,大家争相模仿,一拥而上。赛维、晶科正是那个时候崛起来的。

  一时之间,我国的光伏产业*昌盛,全球前十的光伏企业里,就有5家是中国的。

  但是,很多人已经忘记了,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还在老外的手里,光伏产业越多,价格上涨得越快。就在大伙不知不觉中行业动态,多晶硅已经从最初的每千克100多美元,涨到每千克400多美元,“3年翻了4倍”。

  不过,施正荣却很自信,“我并不认为中国光伏产能已经过剩。光伏产业是一个能源行业,能源行业是无限大的行业。”

  *步,提高产能,将产能从540兆瓦,提高到1000兆瓦,行业内无人能及。

  第二步,继续签单,与美国MEMC公司签下为期十年,价值6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。

  第三步,果断扩张,他先是投资6000万在上海建立太阳能电池基地,随后又将目标转向成都。

  不过,人怎么能战得过天。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,火热的光伏行业立马进入冰冻期,需求持续萎缩、供给却不断增长IM电竞。由此,多晶硅的价格从500美元每公斤直线美元每公斤,“跌幅达到95%”。

  2010年以前,光伏产业的利润是139%,2010年9月以后,仅为20%,施正荣签一个大单就赔了2.12亿美元。

  这还没完,随之而来的就是欧盟和美国的反倾销,起初是11.8%的临时反倾销税,随后提升至47.6%。导致施正荣在上海、成都开发的项目双双夭折。

  根据财报,公司2011年四季度负债总额为36亿美元,负债率79%。2012年上半年,上市仅仅7年时间,无锡尚德的股价从最高时的90美元,跌到了1美元,而施正荣的身价彻底清零。

  2012年8月15日,无锡尚德电力发布公告,宣布施正荣辞任CEO一职。2013年3月,无锡中院裁定无锡尚德破产重组。

  当然,施正荣与尚德从无限风光与盛极而衰,只是整个光伏行业的一个缩影而已。

  不过,沉寂了几年后,施正荣突然在于2016年底亮相央视某栏目,或将以薄膜太阳能产业复出。

  都说不以成败论英雄,毕竟施正荣书写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传奇,毕竟是他让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前了15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