细如发丝的渔网兜得住鱼吗?渔船“游”进长江文明馆科普渔文化
栏目:im资讯 发布时间:2022-05-30 02:18:16

  “你看,这渔网网丝好细呀,和头发丝一样细,不会被鱼撞破吗?”今日下午,在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的“渔舟唱晚”展区,市民方女士细看一艘渔船上的渔网而心生疑惑。

  这套渔具是江夏区禁渔办捐赠的,有木质渔船、发动机、救生衣、渔网、捞虾蟹的地笼、船牌、船政和捕捞证等12个物件。它们被静静安放在长江文明馆自然厅的“生命长江 生生不息”展厅。

  为啥要捐赠呢?江夏区禁渔办工作人员郑聪告诉记者,长江干流实行全面禁捕,梁子湖作为武昌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也实行全面禁捕后,至此江夏有322艘船上岸被回收。实施禁捕,但渔业文化仍需向大众传播,所以捐赠捕鱼的全套生产设备,让大家了解渔文化。

  “这叫刺网,韧性好,用它捕鱼,相当于守网待鱼。”郑聪解释,刺网网格是菱形的,对角线个指头宽,这种网垂直放入水中,像一张羽毛球网贴着水面垂直下潜入水2米左右,而其浮标浮在水面上,网格设计只有4个指头宽,就是为了不捕小鱼,小鱼可以畅行无阻,而大鱼鱼头也钻不进去,所以这种渔网就是用来捕3斤左右的鱼, 它们头钻入进去后,正好到腮部进退两难,最终被卡在网格里,唯有像鱤鱼这种凶猛的鱼有可能把渔网撞破。渔民一般傍晚下网,到凌晨4点来收这些自投罗网的鱼。

  这种刺网是淡绿色的,和湖水近似,“刺网还有一种颜色是透明的,都是起‘隐身’作用。”郑聪说,这样鱼才会自投罗网。

  郑聪补充道,渔网有很多种,大家平时感觉很粗的渔网,就是下网大面积捞鱼用的。

  长江文明馆自然厅的“生命长江 生生不息”展厅,就是讲述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,展示着渔具和鱼的标本,该馆典藏研究部动物学博士张国月介绍,长江现有鱼类资源400余种(亚种),其中珍稀特有鱼类150余种,目前该馆已展出了148种长江鱼类和1种淡水哺乳动物江豚的标本,比如有大家餐桌上常见的鲫鱼、泥鳅,还有长江三鲜(鲥鱼、刀鱼和河豚)。

  武汉园博园相关人士表示,这些捐赠的渔具将在此永久展出,大家可随时来长江文明馆了解长江渔业及渔文化。